2013年初,我来到了TLI天津校。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无知小女孩。
出身于外国语大学的我,大学时期,无功名,无荣誉,仅仅凭着自己对语言的一腔热血,习得了日语、英语和朝鲜语,虽然都不能算是准商务水平,但日常对话是没有问题了。于是我被学姐介绍到了这里——TLI天津校——來教外国人中文。
最初听到"教外国人中文"这几个字的时候,自己的心里面,远没有现在对这份工作的珍视与敬畏,那时我想,不就是教他们说中国话嘛,读读课文、聊聊天就可以了。
但是一个月后,自己由于缺乏中文专业知识和工作严肃性的弊病就显现出来了。一次学生问我“家”的定义,我便用中国人传统的“家”之理念解释给他,大谈中国人的顾家情怀,什么"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讲了一遍,然后学生突然很疑问:"老师,您说的’家’包含这么多的情感,那么为什么我们下课时也说‘我回家了’,那个‘家’不就是我在中国租的公寓吗?"当时我真的愣住了,其实细想想,自己是知道"家"有具体和抽象之分的,但是因为缺乏专业学习,脑中没有充足的应急准备,就鲁莽地讲了出来,即使之后补上,也会损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了;不仅如此,那时的我,对于跨文化交际也是知之甚少,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日语,和日本朋友接触得比较多,言行举止很受影响、论资排辈思想也非常严重,以致于将这种习惯带到了欧美学生的课堂上,弄得我们师生双方都很别扭。
当我发现自己还有着太多不足的时候,我开始反思,对外汉语真的不只"教外国人中文"这么简单。于是,我开始了系统式的充电:首先是基础知识——现代汉语需要重新学习,我将黄伯荣、廖旭东版现代汉语和北大版现代汉语都从头到尾各看了三遍,再买很多习题来做,告诉自己,起码要能做到和专业中文系的同学有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然后,我读了中国文化要略和其他的一些文学常识知识,尽量做到把外国人感兴趣的文化都了解到,不被他们问住,还能拓展讲出很多知识来;最后,我好好研读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和跨文化交际,这才明白了很多以前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原因。
来到TLI的第二年,我发现自己明显如鱼得水了不少,课堂上的笑声也渐渐多了起来。我知道,自己终于算是进入到了对外汉语的世界。这个世界,非官非商,无须争名,没有世俗,只有代表着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我们,去热情、无私地拥抱世界各种肤色的朋友们。如今,我来到TLI的第三个年头也已经接近尾声。在这里,我交到了太多太多的朋友,收获了数不尽的难忘回忆。我的情感,不仅包含了对学校和各位同事的感激之情,更包含了对学生们的爱、对对外交流的热爱。
我们的校区在我家的不远处,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下课之余,我常常站在三联大厦18楼的落地窗前,阳光照在我家楼房的房顶上,照在我母校的房顶上,洒进我每天和学生们上课的教室里来,洒在我的身上,暖暖的,痒痒的,我想,就这样吧,就让我一直陪TLI走下去吧。
作者:TLI天津校华语教师 金帅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华语师资班课程介绍
🔗Be a Chinese Teacher in TLI:华语师资班报名表
📧Any Question? Mail us:ch.tp@tli.com.tw
📞Feel free to contact TLI:+886-2-2367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