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沒有上過華語師資班就能教中文?

TLI華語教師  沈培

  會說中文就能教中文?

  我作為對外漢語教師10年之久,在剛開始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過我:「對外漢語是什麼專業啊?」,我說就是教外國人學中文。人們會回應:「那我也可以吧,說中文就會教中文啊!」


  一開始,我也覺得我的專業沒有任何優勢,因為只要在華人的地方,若你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大概就能教中文。但是大學四年的學習,讓我知道中文的博大精深—單單一個「了」字,可能就有三張紙之多的語法內容。那麼試問,一個會說流利中文的人,是否能簡單清楚地講明白這三張紙呢?對於一般人來說,「了」是一個時常會出現在我們口語中的詞,因為次數太多了,我們甚至都不會去關注它。 但是對於天天研究語法知識的老師來說,著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語法點,就是因為它出現的頻率太多,造成學生的困惑。


  對於「了」,大家第一個概念就是過去式,比如說,「我吃飯了」,可是有的時候你還會聽到 「我吃了飯」。乍看之下這兩句表達的意思相同, 但是「了」為什麼會出現在兩個位置呢?再比如說,「我吃了兩頓飯了」,這時候出現了兩個「了」,那麼每一個「了」的意思又有什麼不同呢?同樣是過去式,「我去年很胖」,這個時候為什麼沒有「了」字呢?「我去年很胖,可是今年瘦了。」這個句子中後半句明顯提到了「今年」,可是卻使用了「了」,那麼這個「了」又是何意呢?


  學生們看到一大段中文的時候, 常常會陷入「了」的深坑不能自拔,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對每一個語法點清晰明瞭、爛熟於胸。否則早晚有一天,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中文母語老師!我遇過有些老師,面對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最常有的答案就是「這是固定搭配,就是這樣說的,沒有別的原因…」。如果你學習一門語言,遇到問題時,老師的回答就是這樣,或者告訴你只要多說就懂了,你會信服嗎?


  前幾天,我面試到一位對外漢語老師,畢業於外國名牌大學,獲得過IPA證書,參加過培訓課程,雖然此位老師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但是秉持一視同仁,所有人都需要成長空間的原則,我還是見了這位老師。跟老師的溝通中發現一些問題,這位老師操著一口流利但夾雜濃厚方言的普通話,也向我介紹了她參加過什麼師資培訓;她表示,培訓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培訓機構會為他們另外再開一堂解決教學問題的課,有點亡羊補牢的感覺。機構請來了有經驗的教師,幫助受訓老師解決課堂中遇到的問題,老師是好老師,一堂課的費用也是好費用。受訓老師也覺得物有所值,不但自己學習到了東西,機構還賺到了更多的錢,更重要的是還有學生可以提供給她「試教」,而這一位領取了許多證照,但教學經驗不足的老師,卻也能夠將課時費開到水平以上的價格,我不禁想,資歷更深的我豈不是更值錢?


       這位老師教的學生不需要考試、不講求學習效果,老師每次上課前只要準備好通用教材,遇到問題時隨意的翻翻教材就可以了,她的學生們只需要練習口語,也不需要任何語法解釋,所以根本不需要老師熟悉媒介語。


  我只想說這樣的學生請給我來一打!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 會說中文是不是就能教中文?

  請讓我再說一遍,No!不是!




  作為一位對外漢語老師,我們需要具備的素養有哪些呢?


1. 紮實的語法知識

我們要把每一個語法點爛熟於胸,這樣你才能坦然面對學生的每一次提問。


2. 熟悉媒介語與中文的區別

身為華語老師,要熟悉外國人的母語與漢語的差別, 才能更理解學生的困惑,用最直接明瞭的方法說明。


3. 標準的普通話

換位思考, 你也不希望一口操著大阪腔的老師教會你一口標準的關西日語吧!


4. 豐富的中華文化知識

華語老師是文化傳播者,是各國溝通的一座橋樑,外國人如何瞭解中華文化,首先從自己的老師開始。


5. 認真敬業的工作態度

華語老師也是一名教師,秉持著教書育人的態度, 我們要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謂。



  每一位華語教師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培訓,方可上崗,教學水準如何,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評價。作為一名華語老師,任重而道遠,我希望中文和中華文化可以傳揚出去,讓世界更加瞭解古老瑰麗的東方文化。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華語師資班課程介紹

🔗Be a Chinese Teacher in TLI:華語師資班報名表

📧Any Question? Mail us:ch.tp@tli.com.tw

📞Feel free to contact TLI:+886-2-23678228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