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我懷著滿腔的教學熱忱,報名TLI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希望能透過師資培訓成為華語教師。當時以為師資培訓的課程和大學我所修習的課程無差別,然而上了幾堂課之後才發現,TLI台北語文學院的老師們各個不僅教學經驗豐富,還能將書本上的理論講解得十分透澈、易懂,這使我在TLI台北語文學院獲益良多。因此我想就TLI的師資培訓課程與我在大學修習的課程內容闡述一些差異。
李勵老師的發音課,有別於我在學校所了解的語音課。一般課程大都是學生開口、老師糾音,但這堂發音課是老師說、學生聽,例如光是b、p、m、f老師就舉出了三種不同的發音部位要我們分辨。
TLI老師要我們先學會聽、再學會教。老師所傳授的都是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而理論則是輔助而已,因為在教學的現場,就算照著文本字面的步驟去教,學生也不會唸出同樣的音,一定要依靠老師對於發音部位和嘴型以及氣流的掌握度來為學生糾音。
在李老師的課程裡,我領悟到語音課不是多講、多練就好,而是要學會去聆聽,而且這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靠的是老師日積月累的自我糾音、自我調整,才能教給學生標準、正確的發音。
在我的大學學習生涯當中,所學習到的中文語法都是理論,因此當我在向外國學生解釋語法時,最沒自信的就是這一部分。
中文語法理論的書一本比一本還厚,但在教學上不可能教導學生這麼艱澀的理論。在TLI台北語文學院我學到了中文句型和語法的教學實作方法,在理論之外能解釋的簡單、又讓學生聽得懂,同樣也是TLI華語老師們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不過因為中文博大精深,這幾堂課只能算是一個開頭,接下來的中文語法教學要靠自己去揣摩、去整理,以及跟著學生一同學習,藉由學生的問題來檢視自己的教學。
還有許多課程也讓我收穫良多,例如在中文口語及聽力教學法的曹老師身上,除了學到七種華語教學技巧的應用方式,我也學到了身為一位教學工作者應有的謙卑。在第二階段的旁聽課程當中,我了解在華語教學時老師的耐心對教學非常重要。
如今,我終於成為一位華語教師,在華語教學這條路上,知易行難,而我也正走得戰戰兢兢,但感謝的是身邊有無私分享經驗的老師們,我的內心充滿感恩,也十分珍惜這一切。感謝TLI師資班老師們的栽培,感謝學校給予我機會,更感謝中文之美,我會繼續傳遞這份美好。
文/ 吳宛軒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華語師資班課程介紹
🔗Be a Chinese Teacher in TLI:華語師資班報名表
📧Any Question? Mail us:ch.tp@tli.com.tw
📞Feel free to contact TLI:+886-2-23678228